《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发布将疾病抑制在萌芽之中
2018/5/28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对于5岁以下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自2008年起,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报告病例数约200万例,死亡人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且7~10天可痊愈,可是为何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如此高?
“除疾病本身因素外,还与医生识别不足有关。”不少专家表示,这直接影响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诊早治,决定着病死率的高低。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国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正式发布。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011年又印发了《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补充。这对指导医疗卫生机构科学落实手足口病诊疗标准,尤其是规范开展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及临床救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为了科学有效地推进手足口病的规范诊疗和培训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国内感染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查阅、分析了大量最新国内外文献,充分结合临床研究和实践,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历时9个多月,终于完成《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制定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变化及诊疗技术,是手足口病规范诊疗的指导方案,有助于促进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感染科对手足口病的规范管理,优化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及接诊、转诊流程,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手足口病的整体救治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能力,降低危重型病例的发生率,有效把握救治机会,以进一步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指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床上用品和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患儿可无皮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呈自限性,7~10天可痊愈。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肠道病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有研究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需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于3岁以下、发病在3天内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抽搐、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凉,还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显加快或减慢。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过程中,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指出,门诊治疗普通病例时,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保持患儿安静;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支持准备;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温热夹湿”等范畴,具有“卫气营血”的规律,可分期进行辨证论治。需要注意的是,处方药物具体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规范使用,只适用于疾病的治疗,不适用于疾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提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此外,还可接种疫苗来预防。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周岁儿童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还提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预检分诊,应当设置专门诊室(台)接诊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接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加强诊疗区域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发布,全国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传贯彻项目也将随之启动。一方面,组织专家编写手足口病规范诊疗系列培训教材,在全国开展手足口病规范诊疗系列培训活动,手足口病高发省份要增加培训频率次数;同时,录制手足口病规范诊治相关线上培训课程,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争取覆盖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帮助其提高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2018年计划至少培训医务人员3万人次。另一方面,制作手足口病防治海报,发放到社区、幼教机构、医院等,结合医院或幼教机构举办的疾病科普讲堂,开展社会公众教育,强化大家对手足口病防治的认知。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