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诊治
2018/5/16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杜朋毅
诊断代谢综合征尚无一个全球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外不同的学术组织的诊断标准也都不完全一样,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介绍的分别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制定的我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一、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25。
二、高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以及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者。
三、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
四、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TG)≥1.7毫摩尔/升及(或)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毫摩尔/升、女性<1.0毫摩尔/升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提出的诊断标准是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合并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升高和(或)HDL-C降低,具体内容如下。
一个必备的条件为将肥胖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中心性肥胖”,而不是一般的肥胖,以腰围作为标准。考虑到种族和性别差异,其标准也不同,以欧洲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80厘米;中国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准。
两个多选条件在有“中心性肥胖”的情况下,以下4项中有2项达标即可诊断。
一、甘油三酯(TG)≥1.7毫摩尔/升。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3毫摩尔/升,女性<1.2毫摩尔/升。
三、血压≥130/85毫米汞柱(或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毫米汞柱)。
四、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或有糖尿病史。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IDF的诊断标准较我国的标准更为严格。
高危人群
一、40岁以上者。
二、有一项或两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三、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者。
四、有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尤其是多项组合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者。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你是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临床上又出现身体不适、疲乏无力等自觉症状,就要到正规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由临床医生给你做出明确诊断,力求做到“四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预防与治疗
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方法有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种,要求全面控制各种代谢异常。其中减肥是核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一、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远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饮食方面要求低热量、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奶油及油炸食品)、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饮食,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必须戒烟,不酗酒等。
二、运动方面要求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以达到消耗热量、减轻体重、降低血糖之目的。由于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源头,因此超重或肥胖者应减肥。两个要素为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三个不沾为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四个检查为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减肥不能要求速成。在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为主,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感觉稍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同时要远离西式快餐。
三、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仍不满意者,应加用药物治疗。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针对组成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降压、降糖、调脂等。
目前,“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双胍类药物可分别改善外周及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代谢综合征的首选治疗药物。此外,此类药物还可通过降糖、调脂、抗纤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等,具有潜在的器官保护功能。
美国曾对25~44岁存在糖代谢受损人群进行二甲双胍降糖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发现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切记,别以为有了药物就可以放松饮食与运动治疗。
提 醒
代谢综合征使患者患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远离并发症,人们必须及早预防,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均衡饮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禁烟、禁酒,保持心情舒畅,定期测量血压,做好健康体检,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有了健康,才能构建幸福家庭。
(作者供职于邓州市张村镇杜庄村卫生室)